4月20日,2017上海國際車展正式拉開帷幕,汽車頭條App專訪直播間迎來了多位重磅級車企高管和嘉賓代表。當天,做客專訪直播間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分析師水旭先生;中瑞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陳超卓;資深汽車行業分析師、《智駕》雜志總編輯鐘師三位嘉賓,就本屆上海車展上的新車、行業趨勢進行了深度分享。
以下為訪談實錄:
主持人:上海車展幾位相信比我看得多,先跟我們分析一下,你們參觀完上海車展總體感受是怎么樣子的?
水旭:我這次車展重點關注一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狀況,感覺無論從跨國公司品牌還是到自主品牌,還有零部件供應商這邊,大家推出一系列從概念車到一些量產車,還有零部件一些配套的無人駕駛,還有電動車零部件的情況,整體感覺相對于去年來講,今年車展展出新能源車更加接地氣。
從之前概念到現在為止真正給老百姓提供一個可以用,可以開的一個新能源車,所以我對于這次車展整體感覺,新能源能引領車展趨勢。更主要是,通過這些車展,可以給老百姓提供一個更加接地氣的產品,真正過了車展之后,老百姓去到4S店,去到各個地方體驗購買這樣一款產品,這樣老百姓都把新能源車買到自己手里了,這樣的話我們國家也好,還有老百姓也好,能體驗到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優勢和特點,這樣產業就再往前發展了。
主持人:陳超卓老師有什么感想呢?
陳超卓:說到接地氣,跟兩年前上海車展我比較大的感受,兩年前上海車展說不許有車模,今年發展車模到處都有,但不是站在車邊上,都是Office Lady,接待人員站在那,一問還是車模,開玩笑。我同意水老師的觀點,今年一大批幾年前開始互聯網造車,一大批現在都冒出來了量產了,意味著今后幾年新聞焦點會更多。
還有一個我關注到的,其實我搞研發搞了幾十年,但是我對車的技術本身,不是我逛車展的目的,技術本身你看不到車,就是感覺,你要看技術的話,大部分是到供應商展館去看,所以我看供應商展出也比較多。展車展館今年幾個熱詞出來了,智能出行,智慧出行,給你感覺汽車公司不是造汽車,它是智慧出行的公司,給人這么一種感覺。
主持人:鐘老師您的觀察點在哪里?
鐘師:我先不報任何想法去看車展的,因為全球車展看了無數,每年都是例行公事、瀏覽一下。因為資訊方面很發達,通過很多網絡手機終端能看到很多。但是汽車有聲有色有形的東西,畢竟還是要近距離看,多維度的去感受。
今年上海車展是全球最大的,這個沒得說的,規模最大,因為車廠放的車首發,物理指標應該指數都很大的,這是一方面。我昨天第一天媒體日,我比較輕松地強度跑跑,大概13公里,有的人可能15、16公里,說明它太大,說明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這個是與之相配的,這個市場必須要有一個全球最大的車展跟它相匹配,一屆比一屆做得更大。
還有一點,所有的館全跑下來以后,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幾乎所有的自主品牌全都是靠都市SUV當家?戳颂嘁院,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審美疲勞了,我倒是想看看一些不同的東西,比如說看看吉利是不是搞出一個MPV,新概念車,找點另類的東西在看,這樣更有意思一些。
主持人:鐘老師談了他印象最深刻的一點,請大家就一個點聊一下,你們認為在車展上帶給你最驚喜的一款車,或者最意外的,最新的產品和技術是什么?
水旭:我剛剛體驗一款所謂自助駕駛系統,基本上能幫助你坐在車里,它提供一組數據,對于交通事故下降率超過90%。因為大家知道駕駛是一個疲勞,尤其長途駕駛,如果真的有一套駕駛系統能幫助大家把疲勞感降低,把安全系數提高,我覺得這點的的確確需要的一件事情。
特別是這次車展,感覺到各大主流的企業,無非都提出所謂四個發展方向跟我們國家主體提倡的是一致的,所謂互聯網化、電動化和智能化,通過我今天的特別體驗,從零部件廠商給主機廠提供自助的駕駛系統,將來這個硬件往哪個方向發展,這個主流趨勢很清楚,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更多的零部件供應商在主機廠后邊幫助主機廠來提升。
大家知道主機廠就是一個能把各個零部件整合起來集成化的問題,所以最終還需要后面的零部件供應商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這樣的話能幫助我們老百姓或者消費者我開出一款帶有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能更放心一點,我通過個人體驗,這些技術企業,這個零部件供應商在后面做了很多工作,所以也能幫助我們盡早能迎接所謂自動駕駛的到來,這點感受很深的。
主持人:陳總您關注點最深的什么?
陳超卓:從整車來說,接著剛才自動駕駛來說,基本上20多萬以上的車,能夠配備雷達、攝像頭,逐步逼近二級自動駕駛,現在市場在10多萬,或者10萬以下的車是否有這些主動安全功能,我看吉利已經配備了。我到供應商那去看了一下,如果談技術,攝像頭過去都是單目攝像頭,我看現在都有雙目攝像頭,這個也是一個方向頭,比較符合動物的設計,技術現在往多元化方面發展,我看未來甚至想到三目攝像頭,替未來打一個廣告。但是具體怎么搞還不清楚。從技術上是這樣的。
另外一個很高興看到電動化、智能化、網聯華共享,電動化雖然是場館是很多新車的主流,但是也很高興看到插電混合已經開始了,在自主這一塊已經用了。
主持人:鐘師老師您關注的點?
鐘師:我更多是看自主品牌崛起的事例,在中國版圖里面它占的比例到底是怎么樣的比例,我們通過去年和今年,我們看到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占的比例越來越高,現在已經百分之十幾,在未來可能一兩年都能超過50%這個可能性很大。
因為現在我們看,前些年美國由于外部很多汽車慢慢進來以后,它跟中國是反向的,先是自己的自主品牌非常強大,基本上能占100%,或者90%以上,隨著外來的和歐洲或者日本廠家,把它壓到50%以內,最慘40%,但是現在又慢慢反彈上來,因為產品燃油問題。
中國先是合資企業大舉進攻基本上占滿版圖,現在往上走的勢頭還是不錯,當然還是借了SUV東風,這個市場版圖越做越大,這個是好事情。但是這股是借了SUV的風是好機會,以后廠家是不是都要靠SUV長期能不能保證你的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個問號,每條線上都要抓緊,這樣使自主品牌或者本土品牌在一個平衡點。
主持人:你們看的自主品牌在設計上,造型上,有沒有什么欣喜的進步?
水旭:自主品牌像吉利這邊還有長城這邊,個人感覺還是從整個外觀設計方面,包括比亞迪,當時剛剛展出來是概念車,跟跨國公司相比,至少差距沒有那么大了。汽車行業是一個全球化的行業,所以任何一個公司有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也不錯,所以我個人還是覺得從外觀設計方面,的的確確有很大得體現,至少給我們老百姓提供更加漂亮的設計,這點感受是很深的。
陳超卓:我同意水老師的意見,自主品牌的造型設計,各家公司都充分關注到這一點,所以在設計上都是肯花錢的。
另外質量,外觀質量和內飾的做工,現在差不多用的供應商其實都很接近了,比如說博世給所有人供貨,在質量這方面自主品牌車輛,已經到了跟合資來競爭,在真正意義上競爭,已經差不多了。
鐘師:在這一輪幾個主流的自主品牌里面,效果立竿見影的就是吉利,不管是吉利品牌還是新推出的品牌LYNK & CO,這兩個外觀設計,和內飾的沖擊力非常強,基本上和國際主流趨勢基本上很接近。現在看到吉利就能看到比亞迪或者長城或者長安汽車,只是有幾個月或者半年的時間差,可能看到車飾設計越來越漂亮,當然車里面技術方面,零件方面、可靠性方面,由于用全球大牌供應商,差別越來越小,可能還有很多細節的東西可能還需要彌補,各家里面可能還會有一些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