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紛繁復雜的汽車市場中,豐田猶如一座堅定的燈塔,始終堅守長期主義的航道。豐田深知,汽車行業的發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場需要耐力和智慧的馬拉松。六十載風雨兼程,豐田在中國市場的每一步都走得穩健而扎實,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長期主義的深刻內涵。
豐田改變了什么?
1957年,廣州設立了一年春秋兩次的“廣交會”,成為中國和世界交流的窗口與通道。1964年,皇冠轎車駛入第16屆廣交會,一位神秘客戶在當年的秋季廣交會上一次性訂購了10輛皇冠轎車。從此,豐田汽車與中國汽車工業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彼時,中國汽車工業宛如一棵剛剛破土而出的幼苗,在艱難環境中努力尋求成長的養分。國內的汽車生產技術極為有限,基礎設施薄弱,市場需求也幾乎為零。豐田初入中國,積極交流,為中國車企提供技術支援,尋求合作機會。
在石油危機中逆勢增長的豐田,讓世界認識了精益生產方式。
1978年6月,一汽考察團訪日,共20人的考察團歷時一個半月,對豐田生產線進行了全面考察。豐田隨后組成豐田第一汽車調查團訪問一汽,并提出諸多建議,并根據一汽的卡車產品特點,指派下屬公司日野與一汽交流并提供技術支持。再后來,位于廣州南沙的廣汽豐田工廠成為豐田官方認證的“海外模范工廠”,連續三年保持“零缺陷”的佳績,生產線一次合格率高達98.9%,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10%,品控能力領先全行業。
此外,豐田還在南京汽車廠和西安交大等地舉辦豐田精益生產方式講座。中國汽車行業掀起了學習豐田的熱潮。一汽、上汽、海爾、格力、TCL、華為幾乎所有知名的中國制造企業,都受益于豐田的精益生產。
可以說,豐田精益生產方式,如同一場及時雨,滋潤了中國汽車工業渴望高效發展的心田。通過優化生產流程、減少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豐田幫助中國車企實現了從傳統生產模式向現代化、集約化生產的轉型。
豐田在中國的發展,不僅推動了汽車工業的進步,還在多個方面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
豐田:造物即育人
豐田自創業以來,一直重視“造物即育人”的理念,即首先要培養擔當造物重任的人。
改革開放后,中外合資浪潮興起,中國汽車市場逐漸被打開。豐田先后與北京、上海、天津、四川等地車企探索合作模式,啟動乘用車、商務車、核心零部件等多個領域的合資生產,完善本土產業鏈布局,為未來的全面合資打下了堅實的生產基礎。
隨著豐田在華合作的展開,豐田精益生產模式在中國作為先進的生產模式被廣泛學習和推廣,為中國制造業培養了大量的現代化技術、管理人才,對中國車企早期的現代化建設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
1990年,豐田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在沈陽成立了中國汽車工業豐田金杯技工培訓中心,分享先進的制造理念和方法,培養大量中高級技能人才,這些人才不僅為豐田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為中國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豐田的工廠遍布中國各地,從生產線上的技術工人到研發中心的科研人員,從銷售網絡的營銷專員到售后服務的保障團隊,為無數人提供了穩定且多元化的就業機會,也為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豐田如何成為中國市場的百年車企?
豐田在全球市場的成功實踐為其在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借鑒。在歐洲市場,面對嚴格的排放法規和消費者對小型車的獨特偏好,豐田深入調研當地市場需求,精準定位產品策略,推出了一系列節能高效、小巧靈活的小型車并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在北美市場,針對消費者對大空間、高性能皮卡和 SUV 的強烈需求,豐田精心布局產品線,推出了一系列深受北美消費者喜愛的車型。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深度轉型升級的關鍵歷史時期,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也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變革浪潮中經歷著深刻的轉型與重塑。本土汽車企業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展現出了蓬勃的發展活力與強大的創新能力,成為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的重要力量。
2023年8月1日,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豐田將依托新的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統一在華合資公司的本土研發力量,為豐田的智能化、電動化按下快進鍵。顯然,豐田正在以中國作為驅動力,全面推進智能化、電動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從過去的將全球車型引入中國,轉變為從中國出發,反哺全球。
多年來,豐田始終秉承扎根當地,成為當地最好的企業的理念,積極響應中國政府提出的“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在不斷加快推出混合動力、插電混動和純電等新能源車型的同時,還與本土科技企業和研究機構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和推廣氫能等清潔能源汽車技術,引領了中國汽車工業向綠色、低碳的方向邁進。不僅如此,豐田專注于環境、能源、碳中和、自動駕駛、AI、氫能等領域的研究與應用,這對于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寫在最后:
豐田在中國的60年,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發展史詩,也是一部與中國汽車工業同呼吸、共命運的合作華章。在過去的漫長歲月里,豐田引入中國市場的經典車型,如皇冠、卡羅拉、凱美瑞等,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汽車夢想。這些車型不僅承載著人們對出行自由的向往,更成為中國汽車文化發展歷程中的重要標志,見證了中國汽車市場從起步到繁榮的輝煌變遷,也映襯出中國汽車工業從稚嫩到強大的堅韌足跡。
“真誠才是硬道理”,中國汽車產業歷經多次轉型,每一次轉型過程中,豐田始終堅持的原則是:不盲從,只做有利于消費者的事。以如此心態應對中國汽車市場的高頻轉型,豐田自然表現地更加穩健。
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估計大多數人和我一樣,對豐田汽車的最初認知,皆源自這句廣告語。其起源可回溯至上世紀80年代,彼時日本電通廣告公司受豐...
當脫鉤與去風險成為地緣政治熱詞,當大洋彼岸特朗普重新上臺,世界被拋入了一個更加不可確定的未知。多國關稅高企,小院高墻林立,很多人對全球經濟合作的未...
與中國車企的老板相比,這位大叔的營銷手段堪稱佛系,說不好聽,就是有點不懂流量——當國內的老板們在為發布會忙得焦頭爛額時,他卻在賽車場上高興得不亦樂...
身處這個大變革的時代,人們都在趕路。有人披荊斬棘、意氣風發;有人漸行漸遠、落寞離場。2024年,是空前內卷的一年。緊張、焦慮的情緒蔓延到了各行各業。而...
近年來有個有趣的現象,無論哪行哪業,周期性的變化越來越快。汽車行業亦是如此,短短幾年間可以誕生上百個汽車品牌,隨著流量的增長,各個都成為了『網紅』...
何小鵬曾經有一句調侃:想害人就讓他去造車。這句話的含金量一直在持續上升。最近這幾天,極越閃崩再一次讓造車新勢力走到了臺前。從年初的高合、威馬,到近...
誰也沒想到,2024年汽車圈最抽象的新聞發生在最后一個月,極越閃崩與員工劍拔弩張的圍堵視頻,讓我們第一次真實地看到了造車新勢力破產倒閉時的可怕和無奈場...
關注汽車消費領域的讀者朋友肯定都聽過這么一則笑話:能不能發明一種液體,加一次可以讓車跑幾百公里?笑料之余,其實是消費者對汽車最基本的出行屬性的期待...
2024年的汽車行業,大家都刻意地在避開提及卷這個字,但市場并沒有因為人們的避諱而產生什么吉兆,依然是今天不卷產品,明天就卷鋪蓋的殘酷模樣。撰稿|光光...
根據行業發布的最新銷量數據,2024年11月,豐田品牌在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同比增長10 99%至15 7萬輛,其中廣汽豐田超過6 74萬輛,一汽豐田超過9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