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前,是就碳排放問題引發中國社會反響最深遠的一年。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中國鄭重做出承諾,把碳中和作為國之大計。而如今,歐美社會話鋒一轉,“碳排放”的游戲不玩了。包括歐洲豪華品牌在內眾多車企,紛紛推遲了碳排放計劃,只留下一地雞毛。但是在利益博弈之外,仍然有車企愿意為終極能源問題尋找出路。在東半球有長城汽車,在西半球有特斯拉。
但可惜的是,超前一步是先知,超前兩步反而帶來了解釋的成本。特斯拉發布宏圖計劃第三篇章“Master Plan”的第二日,只因坊間盛傳的Model Q未能如期登場,便導致特斯拉股價迅速蒸發275億美元。長城汽車也有同樣的困擾,即便前瞻性地布局了氫能領域全產業鏈,核心技術在手,卻不得不面對銷量波動的質疑。顯然,對更加遙遠未來的思考,不一定能時刻喚起資本市場的共鳴。盡管如此,長城汽車的腳步卻從未停滯。
特斯拉的“宏圖計劃”與長城版的“森林生態”
想要實現推動世界向能源可持續性轉變,擺在面前的是三個宏大的問題:清潔能源到底從哪里來?如何管理能源?最終清潔能源將怎么使用?
為此,特斯拉給出了“五步走”的明確答案:即通過一系列的能源改造,最終實現全社會電動化的目標,這也是基于特斯拉龐大商業帝國的一個“清潔夢”。
其實在中國,長城汽車也在干著同樣的事情。
面對清潔能源這個大問題,長城的選擇是“光-氫-電”的路線。即由光伏發電,通過氫能進行能源轉換,最終在末端通過工業基礎設施,車輛載體上實現零排放的使用。
相比特斯拉直接全面電動的夢想,長城汽車的方法顯然是一條更具現實化的商業邏輯路線。當下,清潔核能還遙遙無期;光伏、水電、風電因為其不穩定性“棄電”、“并網”依舊是客觀難題。從國家戰略層面上,特高壓技術也僅僅只能實現跨區域調配,卻難以解決時間跨度上的問題;而大規模電池集群儲能的成本又過于昂貴。所以依靠氫能儲能,成為了長城解決能源問題的方法之一。
可以看到,特斯拉和長城汽車對于清潔能源選擇了不同的來源,但在更加宏偉的人類未來構想層面達成了一致:尋求清潔能源和解決社會能源問題的終極答案。
只不過在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層面,長城汽車森林生態走得更快些。2018年,長城汽車開始研發鈣鈦礦技術的研發;2020年,由長城控股集團成立森林生態體系企業——極電光能。短短兩年間,極電光能新一代鈣鈦礦太陽能光伏技術便打破世界紀錄,擁有20.01%光電轉換效率,讓長城汽車做實了這一部分優勢。2019年,長城控股集團成立森林生態體系企業——未勢能源,專注氫能產業鏈的投入,目前已申請專利500余項,累計研發投入超20億元。
從光伏產業,到氫能的制造、儲存、運輸、加注,使用,再到通過“集中式儲能+分布式儲能”的形態來實現清潔能源的調配和規劃,長城汽車正在逐漸實現零碳足跡的完全清潔。
區別于馬斯克的“美式英雄主義”,長城汽車暫時還不想把自己的故事包裝成一部史詩。解構二者的區別,長城汽車的“森林生態”的構想類似于特斯拉“宏圖計劃”,但也不完全等于特斯拉的“第三篇章”,而是偏向解決實際問題。
當然但這也直接導致了資本會因為看不到“故事”而低估企業發展。
但長城汽車和特斯拉面臨的問題卻很類似,這兩個“美強慘”都在資本層面受到了間歇性的冷落,不得已面臨一些“月亮與六便士”的抉擇。
“美強慘”最終還是強
賺了錢就想拋售離場,人之常情。因此資本市場無法回避逐利造成的價值背離。但越是專業越明白一個道理:大周期的含金量遠超短期投資。這個道理,特斯拉明白,長城汽車明白,投資機構更明白。為了捍衛投資人的利益、為了企業的持續穩健經營,無論是特斯拉還是長城汽車都在努力維持長短期之間的平衡。
盡管新能源大踏步的變革,不斷持續改寫著主機廠的估值邏輯,從大的角度來講,“產品周期”依然是資本市場面對整車企業的主流投資框架。爆款車型仍然是支撐起企業發展中短期的最大砝碼。
從剛剛結束的上海車展來看,目前長城汽車已經有了動作,推出了一系列的強勢產品來進一步拉動消費者的期待,并且著重打造了一些極具爆款潛力的明星產品來回應當下資本市場和用戶的期待。
一是加速回歸戰略主航道。長城汽車曾多次向市場透露將加速回歸四個主航道,即回歸主品類航道、主價格航道、主級別航道、主風格航道。所以我們看到了首搭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的哈弗梟龍MAX的亮相,魏牌藍山DHT-PHEV在家庭市場上掀起的熱潮,這些無疑是長城汽車要聚焦“主流視野”的信號。
二是產品全面的新能源化。隨著哈弗二代大狗、魏牌藍山高山雙旗艦,坦克500 Hi4-T,坦克400 Hi4-T,長城皮卡山海炮PHEV/HEV等一系列新能源產品投入市場,長城汽車也將會在新能源市場更加深入。
經過2022年的蟄伏,長城汽車祭出的一系列“大招”本就在預期以內。從外部環境來看,汽車行業“油電換位”,中外車企加速洗牌,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行業的競爭態勢下,市場預計仍將會保持在較高競爭熱度。而長城汽車在32年過程中,經歷了數輪經濟變革和市場變化,這種久經沙場的經歷,也將在公司的長期價值中占據更高的權重。
而由上述可見,長城汽車在新能源賽道中依然保持著非常明顯的優勢,隨著幾個重點爆款車型延續著強勢表現,令長城汽車表現出了更好的估值和買入優勢。據統計,目前90天內長城汽車共有16家機構給出買入評級,8家給出增持評級。并且隨著長城汽車不斷在長期戰略上的孵化耕耘,也將充分釋放成長性。
綜上,基于汽車行業現有形勢的判斷,再考慮到中國股市整體流動性和風險偏好的變化,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說:在投資維度,汽車品牌的價值認知進入了“短期價值與長期價值并存”的疊加態。這也是正是長城汽車準備迎接的“大周期”。
結語:
“美強慘”是動態標簽,而能兼顧中短期的市場競爭力和長期趨勢,就會走向“強者恒強”的穩定態勢。
價值投資是市場永恒不變的主旋律。但是市場往往總是心口不一,它們熱衷故事卻蔑視宏偉的抱負,追逐短期效益,卻錯過值得長期持有的偉大公司。這是投資最常見的陷阱,但是越過這個陷阱,前方就是豐厚回報。
2023年上海車展前,世界被疫情切割成了一個個孤立的小島,沒人知道中國這片土地上的汽車產業到底發生了什么。而隨著4月28日上海國際車展正式落下帷幕,世界汽...
在4月18日開幕的上海車展上,長城汽車無疑是個現象級的話題。哈弗、魏牌、歐拉、坦克、長城炮五大品牌近30款產品,其中超15款智能新能源產品重磅亮相。其中,...
在一個月之前的長城汽車智能新能源干貨大會上,無論資本、還是消費者依然對長城汽車存在著質疑:長城汽車到底還行不行?然而,反轉來的飛快。僅僅時隔一個月...
摘要:長城汽車將攜近30款產品登陸上海車展,其中超15款為新能源車型,實力演繹智能新能源成果;哈弗梟龍MAX、魏牌高山DHT-PHEV、魏牌藍山DHT-PHEV、坦克500...
上個月,一部秘密宏圖的第三篇章,讓特斯拉股價一夜掉了8%。每當特斯拉陷入低谷的時候,馬斯克都會通過一輪個人秀去引爆輿論場,無論是facebook上的大嘴言論...
中國汽車產業依靠規模與體量的前半場正在成為過去時,低碳與可持續發展是下半場的關鍵詞。新四化的滾滾浪潮,推動著中國汽車產業告別高環境代價、高能源消耗...
導語:因地制宜地快速攻占全球市場,是所有人對抗內卷的必然路徑。從1998年向伊拉克出口50輛迪爾皮卡開始算起,長城汽車已經不知不覺在全球舞臺上征戰了25年...
摘要:●2022年,長城汽車營業總收入1373 4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2 66億元,同比增長22 90%;●品牌溢價能力持續提升,20萬元以上車型銷量占...
3月20日-4月2日,GWM品牌以挑戰極限,無畏前行為參展主題,攜哈弗、歐拉、坦克品牌旗下的HEV、PHEV、EV智能新能源產品矩陣,重磅登陸第44屆曼谷國際車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