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在2022中國汽車論壇“多技術路線下的新能源汽車”分論壇上,賽力斯集團CTO、賽力斯汽車輪值總裁許林發表了“回歸用戶視角,看增程技術發展與崛起”主題演講,分享了賽力斯汽車針對增程技術與增程產品進行的實踐與成果。
許林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成為全球市場中的核心力量,但續航焦慮、補能困難等電動車的用車‘痛點’仍然存在。為此,賽力斯汽車加大投入,發力純電驅增程技術,打造了兼具高性能、低能耗、安靜舒適的增程式電動車問界M5和問界M7,解決用戶焦慮的同時,保證用戶極致的用車體驗。”
增程技術助力解決電動車用車“痛點”
中汽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71.7萬輛和45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倍和1.1倍,市場占有率達23.5%。據悉,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預期,已從500萬輛提升至650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絕對的核心力量。
隨著純電車的保有量與日俱增,消費者對電動車的使用場景也越來越多,但里程焦慮、補能困難等痛點仍然存在。許林表示:“六年前,我們步入新能源汽車賽道,第一個思考的問題,就是如何為用戶帶來高性能、低能耗、長續航的用車體驗,同時又能夠解決充電難、充電慢、里程焦慮等用車‘痛點’。”
基于持續的技術創新,賽力斯汽車通過“純電驅智能技術”,為用戶打造了全新用車體驗。“增程式電動車既保留了電動車的駕控體驗,又解決了純電動車型存在續航里程短、充電不方便的普遍痛點。而且,增程技術受使用地區和季節溫差的影響很小,具有更強的普適性。”
純電驅智能平臺,兼具高性能與長續航
談及選擇增程技術路線的原因,許林表示:“增程并不是主流的技術路線,起步之初,不僅存在眾多瓶頸與難關,更是連可供參考的案例都沒有。但我們認為增程這條技術路徑,是能夠切實滿足用戶需求和體驗的,所以我們將全部技術實力傾注其中,打造了純電驅智能平臺(DE-i)”。
賽力斯汽車的純電驅智能平臺,由專用增程器、多合一電驅系統、NP級電池包“三大硬件”和“智慧大腦”構成。其專用増程器的壓縮比和熱效率分別高達15:1和41%,EGR回收率也達到了25%。此外,通過“智慧大腦”的精準測算與管理,能夠實現對860余種駕駛場景的精準識別,以及神經算法的精準匹配,各個模塊能夠自主協同,實現全局最優,帶來全域強動力、低能耗、低噪聲的使用體驗,無論在何種工況下,都能為用戶提供更出色的體驗。
不僅如此,源自純電驅智能平臺,賽力斯汽車推出了“一個平臺,多技術路線”新能源整車解決方案,不僅概括了增程技術,更是可以涵蓋多條新能源技術路徑,最大程度滿足不同用戶的新能源出行需求。
問界系列增程車廣受認可
源于純電驅智能平臺的問界M5、問界M7兩款增程車型,均實現了超1100km的整車續航、4s級百公里加速。至多每升油3.2度電的超高油電轉化比,也為用戶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成本保障。
上市后,問界M5和M7兩款車型快速收獲了市場和用戶的廣泛認可,獲得了異常出色的銷量成績。8月,問界兩款車型首次月交付破萬,9月、10月更是持續增長,實現連續三個月單月銷量破萬。
為什么問界M5、M7會受到用戶的高度認可?許林分享了一組真實數據:“我們的純電驅智能平臺可油可電,我們從使用時長和里程進行了研究,發現用戶有90%的駕駛時間使用的是純電,有70%的行駛里程使用的是純電。”
“日常用電、長途用油”,從聚焦增程技術到純電驅智能平臺,從問界M5、M7到月交付過萬,賽力斯汽車一步一步將最初的目標化作現實。真正實現了解決行業痛點、提升用戶體驗,通過增程技術,讓“一半油耗、一倍性能”成為可能。
最后,許林呼吁國家和相關部門增加對多條技術路線、特別是增程技術路線的扶持政策,建議將增程車納入EV范疇,并與純電車型享受一樣的政策待遇。許林認為:“EVR技術路線,滿足用戶需求,解決用戶焦慮,符合中國國情,再有政策的大力支持,增程式電動汽車,必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