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央企改革的大潮風起云涌。在一汽集團總經理人選空缺兩年后終于敲定人選之際,另一汽車央企東風汽車集團在新一屆黨代會明確了未來的改革方向。6月26日-28日,東風集團召開第九次黨員代表大會,除了進一步加強提升黨建工作,東風集團還明確了要在2018年年底前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對企業領導干部崗位進行契約化管理。
建國后的特殊時期,為了更好建設新中國的現代化工業,企業除了經營主業,還包攬職工的一切后勤保障工作。上世紀60年代特意選址在十堰的山溝溝里,從茅草屋起步的東風集團同樣如此,但改革開放以來,企業辦社會已經成為央企身上沉重的歷史包袱。尤其是進入21世紀,央企都直面國際化競爭,剝離企業辦社會的職能也成為央企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課題。
此前,國務院國資委已經明確央企“三供一業(供水、供電、供暖和物業管理)”改革的時間表:“2019年起,國有企業不再以任何方式為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承擔相關費用。”此外,東風公司十堰基地被國資委納入大型獨立工礦區剝離辦社會職能綜合改革試點的五家企業之一,由國資委掛牌督導。東風集團職工家屬區7萬多戶、“三供一業”企業5家、職工2700多人。根據統一安排部署,東風公司所屬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任務將會在2018年完成。
作為一家1969年成立的國企,東風集團在近50年的發展中成立了眾多下屬子公司,但隨著時代發展,企業也到了需要“瘦身”的時候。近年來,東風集團以“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為主線,通過股權置換、強強聯合、拆分重組、混合參股、關停并轉等多種方式,推動相關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
從2014年起,東風集團就開始對旗下公司進行精簡“瘦身”。2014年,完成東風朝柴、東風朝陽思益股權移交,東風南充股權劃轉;2015年,完成燃氣業務、工程建設、設備修造業務退出;2017年,完成東風房地產業務、電視網絡業務戰略性退出。截至2017年底,東風集團累計“壓減”法人50戶,完成8家“僵尸”或特困企業治理任務。
打破僵化的管理體質,引入市場化薪酬管理體質,激發人才積極性,是東風集團深化改革的另一條主線。2017年,按照“選聘市場化、管理契約化、薪酬差異化、退出制度化”的原則,東風集團全面啟動了高管人員崗位契約化管理,讓高管人員“上”有憑“下”有據,任期結束自動免職,打破了“能上不能下”的問題。
目前,東風集團與公司39位中層干部簽訂了崗位聘任合同和年度崗位目標責任書。與此同時,東風集團在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方面也邁開步伐。2017年,東風集團在5家單位進行了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其中,創格融資租賃公司、東風電動車公司均以職業經理人方式選聘負責人。
經濟觀察網記者了解,東風集團的薪酬體制改革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先達到市場化水平,科技人員薪酬高于行政管理人員;第二步是‘能多能少’,即薪酬水平與創新成果掛鉤,這一項已在去年底完成;第三步是‘能上能下’,預計將于今年內實現。
除了領導干部崗位向市場化、契約化管理轉變,東風集團在科研體系方面也進行了改革。2017年9月,東風公司技術中心發布了T·創空間和“智慧生態圈”創新模式,作為這兩大創新模式的實施空間,樊愉創新工作室、創享空間、T·創實驗室也同步成立。
在這三大創新空間里,研發人員可以自由組合團隊和選擇課題,采用彈性管理和多元激勵。三大創新空間進行獨立預算,得到充分授權,不用傳統方式考核,專為那些無心行政管理的技術人才設立。“薪酬市場化改革的第一步已經完成,在座的各位高管的收入都比我高,而科研專家的收入比公司高管都高。”去年的東風集團科技周上,集團董事長竺延風表示。
和近期進行疾風驟雨改革、高管大調整的一汽集團相比,東風集團的改革措施在外部看來雖然比較溫和,但改革力度同樣不小,無論是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還是用契約制打破干部的“鐵飯碗”、“大膽”給科技精英充分授權開高薪,都將對企業帶來深遠影響。內部深化改革的同時,東風集團旗下主營業務穩步增長。今年1-5月,東風集團累計銷售汽車160.67萬輛,同比增長4.36%。
基于MQB-A1平臺打造的全新一代一汽-大眾寶來將于6月29日晚在蘇州正式上市,新車相比于現款車型不論是平臺、配置還是空間都全面升級,因此它的價格也非常令人...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聯合人人車發布《2018年夏季二手車用戶消費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及人人車海量真實交易數據庫為基礎...
6月20日,第十五屆世界品牌大會暨第15屆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發布會在北京舉辦。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發布《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福...
近日,北汽與戴姆勒按35%和65%的比例第三次向奔馳租賃增資。在北汽看來,此次增資是為鞏固奔馳金融帶來的利潤正增長,保證今年奔馳租賃對融資租賃新增放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