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忽視一個問題,就是車輛墜河時的狀態。
1、對于激烈墜河的情況,車內乘員在受到較大的瞬間沖撞后,造成身心傷害,精神恍惚,甚至昏迷,從而失去自救能力,只能聽之任之,溺水而亡。這就是很多墜河車輛在獲救后,發現車內乘員根本沒有自救行為的原因。
2、在墜河的非常狀態下,車內救生工具(如破窗器)在顛簸震蕩下已經改變了原來的位置,在慌亂的情況下根本找不到,甚至大部分車輛根本沒有配置逃生工具,加上乘員間慌亂間的相互拉扯,而失去了逃生機會。
萬一車輛落水應該如何及時自救和施救?
一、開門砸窗,想盡方法爬出去,千萬不要躲在車里等救援。
另外,實驗員在水中,分別用高跟鞋跟,汽車頭枕的把手敲打車窗玻璃,幾乎很難敲破,只有專業的羊角錘,才能相對輕松地敲碎車窗玻璃。不過這把錘子一定要放在拿得到的位置,比如駕駛座底下或邊上。最容易砸破的位置是側車窗的四個角。
通過這個實驗,警方得出總結,不管是從開車門的難易程度,還是從心理承受能力來講,汽車一旦落水,越早逃生越好,最好一落水,馬上就開門逃出來。如果不會游泳的話,爬到車頂求救。千萬別因為擔心自己不會游泳,或害怕水進入車廂,而躲在車內等人來救。
一旦沒人及時趕到,再密封的車輛,水最終還是會進來,那時,逃生的概率就很小了。
二、最佳逃生機會是落水后幾分鐘,一定要保持清醒。
我們曾做過車輛落水自救的實驗,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如果車上人員意識清醒、行動自如的話,最佳逃生機會是落水的一剎那,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時間,但現實是,對于已經被顛得七葷八素的車內人員來說,難度可想而知。
車子完全進水,車內外水壓相同時,理論上車門也是能打開的,但如果陷進水底淤泥,打不開車門,再想靠砸車窗自救和營救幾乎都不太可能了。
三、車頭進水爬到后座爭取自救時間。
如果車子以正常姿勢落水,因為車頭比較重,車子往往向前傾斜慢慢下沉,這時候,應該轉移到后座位置,贏得更多自救時間。
開車嘛,由于每個人的駕駛技術都不一樣,路上出現一點小的刮刮蹭蹭、小碰撞什么的,都是再正常不過了。肯定每個人在出了事故后,都想著讓保險公司來承擔維修...
入秋漸近,白晝變短夜增長,使用燈光的幾率進一步增大,因此要加強對燈光的檢查,確保示寬燈、霧燈、雙閃提示燈等各種燈光能夠正常使用。此外,一場秋雨一場...
當我們平常開著車的時候我們在想什么?是在想這擁擠的城市道路不能讓我自由發揮,覺得自己天天開車也不見技術老練?估計大家的答案都不同。那么我們今天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