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印發了《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措施,提出了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降低車輛排放,發展綠色交通體系成為其中的核心內容之一。計劃指出,將于2019年7月1日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實施國六排放標準。《行動計劃》提出六方面任務措施,并明確量化指標和完成時限。
在政策和市場環境的倒逼之下,發展綠色節能的汽車產業已經成為行業趨勢。華泰汽車依托自身在傳統燃油動力技術上的積累和新能源核心技術上的儲備,積極響應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的號召,通過“雙引擎”驅動逐步構建起綠色低碳的新型汽車產業鏈。
自主創“芯”打造綠色核心技術
發動機不僅是汽車的核心部件,也是實現節能減排,打造綠色汽車產業的主要因素。2017年9月,華泰汽車在鄂爾多斯正式下線了全新一代1.5T小排量增壓汽油發動機,這是華泰經過兩年研發的又一核心動力產品。全新1.5T發動機具有動力強、燃油經濟性好和低排放等特點,同時也標志著華泰汽車業已形成了對核心零部件的全覆蓋,擁有持續研發改進核心動力的能力。
華泰全新1.5T發動機運用了VVT帶渦輪增壓、鋁鎂合金及塑料歧管輕量化設計等技術,升功率達到75kW/L以上。同時華泰汽車正以1.5L小排量為基礎平臺,規劃了升功率覆蓋(55~95)kW/L的國六以上汽油機以及混合動力汽油機,未來將推出更多綠色節能、高效低排放的動力總成搭載旗下各類車型。
自2000年成立以來,華泰汽車堅持“低碳產業鏈,全球精品車”的經營理念,走出了一條依靠技術創新創建自主汽車品牌的道路。核心動力總成技術上的積累不僅為華泰贏得了汽車行業的話語權,也為其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鏈夯實了基礎。
完善新能源產業布局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交通部日前表示,按照今年5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精神和具體要求,2020年底前重點城市公交車將全部更換為新能源車。新能源汽車可以說是當前應對大氣污染,構建低碳環保的綠色交通體系,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核心方案之一。
華泰汽車是國內最早涉足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自主車企之一,不僅擁有核心三電技術的技術儲備和自主知識產權,而且正通過不斷技術升級和創新,推出更多具有競爭力的產品。目前華泰汽車正借助大數據平臺,在智能互聯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啟動智能駕駛、無人駕駛等技術的前瞻性探索,強化華泰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根據此前提出的“23321”的整體發展策略,華泰汽車將立足傳統汽車,主攻新能源市場。研發上,華泰汽車已經形成了以北京工程研究總院為中心,天津、上海及北京新能源研究院三大設計分院為支撐,俄羅斯、德國慕尼黑、美國硅谷三大技術中心為依托的整車研發布局體系,搭建了“1+3+3”的研發格局。
夯實研發基礎后,華泰汽車的新能源產品儲備已經走到了市場前列:目前旗下擁有EV360系列、圣達菲5 XEV480、圣達菲7 XEV520等8款新能源汽車產品,涵蓋A0級、A+級以及SUV、轎車等不同級別、不同車型細分市場,初步完成對新能源汽車主流市場布局。此外,華泰汽車已經開發了六個整車平臺,未來三年僅新能源領域就將有超過6款新車投放市,將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產品線。
在新能源汽車推廣上,華泰立足傳統,但絕不守舊。通過渠道下沉、汽車金融等一系列創新營銷組合拳,華泰汽車深入多個細分市場。今年初,華泰正式攜手青島特來電,雙方就新能源車樁聯動合作、政府采購、大客戶開發等達成戰略合作。依托特來電世界首創的電動汽車群智能充電系統,將推進華泰新能源汽車在全國范圍內的銷售、普及和服務。華泰還與天津樂途及滴滴出行達成戰略合作,全面介入出行領域,通過向網約車平臺大量供應純電動車,消化華泰新能源汽車產能。
近期華泰錦州基地即將建成投產,這也是華泰汽車繼天津、山東榮成、內蒙古鄂爾多斯之后的第四大核心生產基地,建成后將成為華泰汽車新能源汽車總部,進行電動汽車的生產、研發和銷售。錦州基地將與天津新能源基地將形成南北局部,構筑更強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效應。依托東北、華北兩大區域市場和環渤海經濟圈便利優勢,深入網約車市場和個人消費市場,進一步提升華泰汽車在新能源市場的綜合競爭力。
可持續發展并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共存是每一個車企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華泰汽車依托自身在燃油動力技術和新能源核心技術上的儲備,積極響應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的號召。通過練好技術內功,建立新能源產業生態體系的獨特思維,已經逐步構建起了一個綠色低碳的汽車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