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部重磅披露攻堅污染防治八項重點任務。其中,推進交通科技創新和交通智能化發展,實現交通運輸轉型升級,被視為攻堅污染防治的重要舉措。行業分析人士認為,近年來快速崛起的智慧停車行業,通過科技創新手段顯著推動了靜態交通提質增效以及交通生態的升級優化,在攻堅污染防治方面將發揮不可小覷的作用。
(交通部官網披露八項重點任務攻堅污染防治)
眾所周知,機動車輛行駛時排放大量廢氣、顆粒物并產生光化學煙霧污染,對生態環境與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根據生態環境部近期發布的《中國機動車環境管理年報(2018)》,截止到2017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到3.10億輛,其中汽車2.17億輛。初步核算,這些機動車排放的四項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總量達到了4359.7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機動車在低速運行以及怠速狀態下的污染物排放量,是高速行駛狀態下的數十倍。也正因如此,早在2014年,北京市就將“減少機動車怠速和低速行駛污染”納入立法。
(機動車低速和怠速行駛狀態下排放更多污染物)
減少機動車怠速和低速行駛污染,最直接的兩大手段,就是緩解道路交通擁堵和提高停車效率。因為在堵車、停車兩大場景中,機動車不可避免地處于低速、怠速運行狀態,比常規速度行駛產生更多的污染物排放。
也正因如此,近年來興起的智慧停車,在減少機動車污染排放方面,發揮了令人難以忽視的作用。
最為直觀的作用在于,一些智慧停車企業通過將停車場資源信息化,停車場服務流程自動化,并直接面向車主提供智能找車位、電子支付停車費等服務,大大縮短了車主在尋找車位和出入停車場的過程中所耗費的時間,從而顯著減少機動車輛在低速和怠速狀態下的污染物排放量。
(許多車主通過智慧停車平臺提供的手機應用快捷停車)
這方面作用究竟有多大?一組數據可以提供參考: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國內最大的智慧停車平臺ETCP,已經覆蓋全國200多座城市的5000多座停車場,日均提供300多萬次智慧停車服務,其中2000多座停車場位于北京。根據ETCP智慧停車產業研究院聯合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共同發布的《2017中國智慧停車行業大數據報告》,僅在北京一地,ETCP智慧停車平臺日均幫助減少碳排放220噸,相當于每天為北京種植600棵樹。
除此之外,上述《報告》還指出,城市中30%的擁堵問題是由停車難造成的。停車效率的提升,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道路交通擁堵,進一步降低汽車尾氣污染。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打造綠色交通體系正在成為國家發展中越來越重要的課題。作為綠色交通體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環,智慧停車還將持續在推動交通運輸轉型升級以及防治交通污染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