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
周麗君 易車研究院首席分析師
李懿欣 易車研究院行業分析師
杜昕 易車研究院行業分析師
前言
中國是全球車市變化的一個窗口和一次契機,隨著收入與人口的持續增長,更多發展中國家的汽車銷量將穩步提升,加速汽車消費由歐美日向亞非拉普及。2018-2025年中國車市仍會保持全球銷量第一的位置,但人口紅利的稀釋、限購限行的增多、二手車替代效益的增強等,中國車市極有可能出現銷量下滑,不排除年銷量降至2000萬輛。期間增加出口將成為中國車企越來越重要的課題,其中合資車企的出口量將大幅增加,成為推動中國汽車出口的核心力量。在全球汽車消費由歐美日向亞非拉轉移的過程中,中國車企與相關政府部門應推動中國由汽車消費大國向汽車制造與出口強國的轉型,打造多元化出口格局,如實現中國寶馬出口歐美,中國大眾出口亞非拉等,讓中國制造的汽車跑遍全世界。
報告正文
一、全球車市整體概況
“金磚板塊”收入提升顯著,助力車企捕捉全球消費升級的新機遇
人均收入超四五千美元,汽車消費將快速興起,目前南美、東歐、南非洲、中亞、南亞、東南亞、幾內亞灣等七大“金磚板塊”的人均收入接近或超過四五千美元,將有效拉動汽車消費,助推汽車消費由歐美日向亞非拉普及。中亞、南亞、東南亞等“金磚板塊”都位于中國周邊,為2018-2020年中國“一帶一路”的持續推進,汽車產業的輸出提供便利,更為2021-2025年中國品牌的全球化布局與合資車企的戰略轉型提供新機遇。
“金磚板塊”人口增長相對強勢,為汽車全球普及奠定堅實基礎
2007-2017年除東歐人口流失,其余“金磚板塊”都呈現人口較快增長的趨勢,為汽車消費由歐美日等傳統成熟市場,向亞非拉等新興市場進一步普及,創造了良好環境,尤其是非洲大陸,但受制于較低的人均收入,非洲汽車消費的大規模興起尚需時日。2018-2020年人口集中與經濟活躍的南亞、東南亞、東亞、南美等,將是推動全球汽車增長的核心動力,但期間汽車消費的主體仍是歐美日中。
汽車全球化普及遠未結束,2018-2025年將加速向亞非拉滲透
目前汽車普及較高的主要集中發達國家,汽車的全球化普及工程遠未結束,甚至僅是開始。2017年多數亞非拉國家的千人汽車保有量不及200輛,但不少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收入接近或超過四五千美元,再加多數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在進一步增加,2018-2025年全球的車市消費重心將繼續由歐美日向亞非拉轉移,2021-2025年預判“金磚板塊”將在全球車市中發揮關鍵作用,類似于目前的中國車市。
從歐美日到亞非拉,汽車全球化普及正有序推進
2007-2017年中國車市消費快速雄起,乘用車(不含商用車)銷量由四百多萬輛飆升至兩千四百多萬輛,占全球比重由6.3%飆升至25.06%,徹底顛覆了由歐美日主導的傳統消費結構,大大推進了全球車市消費由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向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的普及。2018-2025年南亞、東南亞、南美等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的區域車市消費繼續崛起,將進一步推動汽車的全球普及。
日韓車企正大力推進汽車的全球化普及,且在發展中國家占得先機
日韓車企正大力推進汽車的全球化普及,2017年位居多數發展中國家汽車銷量第一的是豐田,緊隨其后的是本田、現代、起亞、日產等日韓車企,中國周邊的中亞、南亞、東南亞等更是如此。2018-2020年是中國品牌謀劃“走出去”的關鍵階段,2021-2025是具體實施的關鍵階段,對比存量之爭為主的歐美日車市,增量潛力巨大的亞非拉更有利于“新手”中國品牌的發展,先行者日韓的成功經驗非常值得中國品牌學習。
二、全球主要國家概況
貿易戰不斷,2018-2025年中國仍是影響全球車市格局的核心因素
2017年中國汽車銷量達2888萬輛,同增3.04%,大幅領先于第二名美國的1765萬輛、第三名日本的532萬輛;2018-2025年即便中國車市增長放緩或負增長,哪怕中美貿易戰讓中國汽車銷量跌到2000萬輛,相信中國仍是全球最大車市;期間的消費升級、新能源等不斷推進,中國車市將逐漸成全球新技術、新設計的領軍市場,促使全球主流車企對中國的戰略思維,由“把車子賣到中國”向“把中國模式輸向全球”轉型。
2018-2025年全球汽車消費加速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普及
過去十年中國車市的快速雄起,有力推動了汽車消費在全球的普及,也給全球主流汽車品牌上了一課,原來發展中國家有這么強的汽車消費能力。如未來十年南亞、東南亞等地區的汽車銷量繼續提升,將持續推進汽車消費的全球普及進程,讓汽車越來越像普通產品,走進尋常百姓家。同時在發展中國家的車市競爭,將繼續扮演扭轉全球車市競爭格局的核心力量。
2018-2025年中國車市將加速兩極分化,新車銷量或降至2000萬輛
2017年吉利、寶駿、奔馳等表現強勢,比亞迪、奇瑞、現代等表現低靡,2018-2020年中國品牌的兩極分化將持續推進,其中德系、日系的市場占比將進一步提升。2018-2025年中國二手車的銷量可能由1000萬輛飆升至3000萬輛,將對新車銷售形成明顯的替代效益,再加限購城市由一二線城市向二三線加速滲透,預判2025年中國新車銷量降至2000萬輛,部分品牌或因中國銷量下滑影響到全球排名。
貿易戰為美國蒙上陰影,2018-2025年中歐車企搶灘美國難上加難
2013-2017年美國車市增長一路下滑,2017年出現負增長,2018年美國與中國、歐洲的貿易爭端此起彼伏,為2018-2020年美國汽車銷售蒙上一層陰影,福特、豐田、雪佛蘭、本田等在美銷售可能步履艱難,更給標致、雪鐵龍等渴望重返美國的歐洲品牌提出艱巨挑戰,更給傳祺、領克、哈弗等渴望登陸美國車市的中國品牌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
加速普及氫動力、自動駕駛等,2018-2025年日本車市門檻將再提升
日本車市是全球最保守的市場,長期被在小型車、節能等領域有明顯優勢的豐田、本田、鈴木、日產等本土車企牢牢把控,2017年日本車市銷量TOP10中僅有奔馳一個外國品牌,且位居第十,核心原因是日本汽車品牌不夠用了。2018-2025年日本政府將聯合豐田、本田、日產等本土車企,加速推進氫動力、自動駕駛等技術的普及,由于日本車企在上述領域已處行業領先位置,該過程勢必會進一步提升日本車市的準入門檻。
收入提升拉升消費,2018-2025年印度車市將由小車向緊湊型升級
2007年中國人均收入僅1100美元、微型與小型轎車最受歡迎,2017年達到8643美元,緊湊型SUV、中型SUV成為熱門車。2017年印度人均收入近2000美元,同比增長17.48%,奧拓、雨燕等微型與小型轎車在當地最受歡迎。2018-2025年如印度人均收入的復合增長保持10%以上水平,印度車市也可能出現類似中國的消費升級現象,消費主力由小型車向緊湊型,甚至更高級別挺進,將為鈴木之外的汽車品牌創造更多機會。
俄羅斯經濟受挫俄美博弈與油價走勢,使得用戶購車更加理性務實
始于2011年的敘利亞內戰,以及油價大幅下滑,使得歐美關系高度緊張,且俄羅斯經濟遭受重創,車市銷量一路下滑,車型結構巨變,福特、雪佛蘭等美系一落千丈,本土車企LADA,以及與LADA合作密切的雷諾的份額大幅提升,同時性價比突出的韓系份額也有較大提升。可惜城門失火殃及中系,哈弗、奇瑞、吉利等的銷量大幅下滑。2018-2020年如俄羅斯經濟持續回暖,將給中國品牌提供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競爭格局越發多元,2018-2020年日韓車企或持續提升在巴西的份額
長期以來巴西車市的份額高度集中于雪佛蘭、菲亞特、大眾三大國際品牌,2012年三者占了巴西車市銷量的60.43%,但近幾年巴西車市越發多元化,2017年三強占比下滑至43.40%,福特、現代、雷諾、本田等的份額開始提升,其中現代、豐田、本田等日韓車企提升最明顯。2018-2020年如巴西車市能持續回暖,日韓系的份額將進一步提升。期間中國品牌的競爭實力如沒有明顯強化,在巴西的位置恐被繼續邊緣化。
三、全球主流車企概況
由造車向出行拓展升級,2018-2025年合縱連橫將成全球車企主旋律
中國品牌加速兩極分化,2018-2025年少數優秀中國品牌將逐漸成為顛覆全球車市傳統格局的核心力量,晉級至二三線陣營,甚至是第一陣營。期間第一陣營汽車品牌的競爭將更激烈,除了傳統燃油車市,戰火將燃燒至新能源、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更燒錢的新興領域,將消化掉車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合縱連橫分攤成本將成為第一陣營車企的主旋律,鞏固中國車市捕捉發展中國家增量機遇,將成第一陣營的核心課題。
強調均衡突出節能,2018-2025年豐田將更多受益全球車市轉型升級
2015-2017年大眾等歐洲車企的排放造假,讓節能技術突出的豐田成了最大受益者,銷量由2015年66萬輛升至2017年78萬輛;2018-2025年將是混動等節能車在中國車市大規模普及的階段,這股東風給萬事俱備的豐田提供了絕佳發展機遇;收入、人口的持續增加,2018-2025年亞非拉車市的消費高潮將波浪式呈現,為早早確立市場優勢地位的豐田提供了再次發展的機遇……2018-2025年豐田如能持續加碼一汽豐田、廣汽豐田的中型SUV和中大型SUV,或能有效制衡大眾的SUV戰略,也將確保豐田在與大眾的全球銷量比拼中占得更多先機。
西方不亮東方亮,2018-2025年本田戰略重點或由中國向周邊延伸
本田在歐洲使了渾身解數,但突圍效果一直欠佳,2017年銷量不及14萬輛,同比下滑超10%,成績遠低于豐田、日產、現代、起亞,甚至不如三菱。西方不亮東方亮,近幾年本田在東亞、南亞、東南亞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績,2017年本田在中國、印度、泰國的銷量為143萬輛、18萬輛、13萬輛,同比增長為12.68%、14.51%、24.37%。2018-2025年本田的戰略重點或是基于中國加速拓展南亞、東南亞等新興市場。
所有雞蛋都在中國一個籃子里,2018-2025年大眾戰略突圍刻不容緩
2017年大眾集團在華銷量達418萬輛(大眾品牌317萬輛),同比增長5.1%,占全球銷量38.9%。但2018-2025年隨著限購城市越來越多,以及二手車的替代效益越來越明顯,中國新車銷售或出現較大波動,不排除2025年銷量下滑至2000萬輛的可能,期間即便大眾有強勢SUV戰略,只能展緩大眾的壓力。再加大眾在南亞、東南、非洲等新興市場的拓展,遠不如豐田、本田、現代等日韓車企,以及在有一定傳統優勢的南美市場正遭遇強勢擠壓,2018-2025年大眾的戰略突圍刻不容緩。至于大眾激進的電動車戰略,那純粹是一場賭博。
坐擁歐美攻防兼備,但2018-2025年中國車市或成福特最薄弱一環
福特在歐美兩大車市一直擁有龐大的銷量,2017年分別為137萬輛、254萬輛,在亞非拉等新興市場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在東南亞、南美的主要國家都有較高的市占率。坐擁歐美且深入亞非拉,福特的全球布局非常不錯,進可攻退可守,但福特在最關鍵的中國正遭遇成長的煩惱,2017年銷售85萬輛,同比下滑14%。一旦2018-2025年因中國車市的系列不確定性以及對手的步步為營,福特可能因在中國市場的落敗導致在全球的被動,就像失去確保攻防兼備戰術順利實施的“橋頭堡”。
2018-2025年現代全球拓展重點將由“金磚四國”延伸至“金磚七區”
過去幾年現代汽車在全球銷量提升最明顯的是“金磚四國”,但近一兩年由于中國車市日趨飽和,現代出現了較大幅度的銷量下滑,同時在俄羅斯、巴西、印度的市占率紛紛接近或超過10%,再提升的難度越來越大。2018-2025年為了進一步挖掘全球增長潛力,現代的全球拓展重點將由“金磚四國”加速向“金磚七區”拓展,同時吉利、哈弗等中國品牌與現代汽車的爭奪,將由中國車市蔓延至亞非拉。
2018-2025年奔馳能否保持強勁增長,主要取決于特斯拉的表現
奔馳是近幾年極少數能在歐美日保持較大增長的品牌,同時在新興市場中國也取得顯著增長,2017年銷量達61萬輛,同比增長26.45%,2018-2025年中國車市的置換潮與消費升級將持續擴大,有利于奔馳銷量的持續提升。未來奔馳的最大挑戰,或許不是來自寶馬、奧迪等傳統勁敵,而是特斯拉等新興造車企業,在美國特斯拉已對奔馳形成一定沖擊,2018-2025年如沖擊持續擴大,可能會中斷奔馳在全球的增長勢頭。
四、中國車企出口展望
一二十年的高歌猛進,中國車市已成全球主流汽車品牌的最核心市場
2009年中國車市銷量一舉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國,之后銷量繼續大幅提升,牢固樹立全球第一市場的地位。2017年中國已成絕大多數全球主流汽車品牌的最核心市場,全球銷量TOP10品牌中,除了雷諾,其余在中國車市的銷量占比都已超過10%,部分超過20%。
新銳品牌茁壯成長與加速引進先進技術,中國車企積極嘗試出口業務
過去十年,奇瑞、長城、吉利等中國本土新銳品牌,都是出口業務的積極嘗試者,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合資車企也加入出口隊伍,其中的上汽通用不僅出口到了美國,還問鼎了中國車企出口的冠軍位置,沃爾沃、神龍等新面孔越來越多。2018-2020年包括寶馬在內,會有越來越多國際車企嘗試出口業務。
2018-2025年合資車企將成出口主力,提升中國汽車產業的影響力
2007-2017年嘗試出口業務的主力是中國品牌,四面出擊,在中亞、西亞、東歐、南美、非洲、大洋洲等,都留下了中國品牌的足跡,為中國車企如何有效走向國際市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18-2025年將有更多合資車企涌入出口行列,極有可能成為中國車企出口的主力,預判2025年的出口比例將超過中國品牌。
2018-2025年中國汽車出口格局將多元化,年銷量有望沖擊400萬輛
2017年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國,也是汽車產能國,但受制于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以及嚴重擁堵導致的限購限行增多,中國汽車產能過剩的問題會日益突出,2018-2025年“走出去” 是中國品牌與合資車企的必修課,也將成為多數中國車企十四五等戰略規劃的核心。期間中國品牌的出口可能會以亞非拉為主,奧迪奔馳寶馬等可能會以歐美為主,海外普通品牌可能會兼顧兩者,屆時中國車企將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出口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