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以“新時代 新媒體 短視頻獻力精準扶貧”為主題的精準扶貧項目選題座談會在北京舉行。來自蒙牛、伊利、蘇寧、京東、寶馬中國等企業的社會責任相關負責人出席本次會議。座談會上,東風公司從特色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等角度,同與會者就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經驗分享與交流。
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作為中央企業,東風公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潤色國計民生,與國家共繁榮”為宗旨,大力推進實施精準扶貧。目前,東風公司共承擔著4省8市縣的幫扶工作。在國家層面,2002年至今,東風公司按照國務院要求,積極對口西藏昌都市貢覺縣、江達縣開展扶貧工作;2013年,公司啟動援助新疆柯坪縣、廣西馬山縣兩個新的國家對口扶貧點。在湖北,東風積極通過“潤楚工程”,幫扶恩施、房縣、五峰、興山等地,潤澤湖北發展。
汽車是東風的主業,也是東風精準扶貧的優勢所在。在產業援疆上,東風公司充分挖掘自身行業優勢,投資近6億元開展東風商用車新疆新工廠建設項目,并按照本地化采購和本地化用工方針,積極統籌合作伙伴利益和社會利益。目前,新疆新工廠解決了669位新疆籍就業人口的就業問題,五年累計繳納稅費達5786萬元,有效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此外,還與新疆四家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實現鋼板板簧、潤滑油、傳動軸、輪胎的本地化采購,不僅降低了自身物流成本,還促進了新疆裝備制造業的產業鏈進一步延伸。
產業扶貧是最根本的脫貧措施,是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最有力的抓手。在廣西馬山,東風公司充分挖掘當地特色資源,按照“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和“入股合作社,扶持村集體”的思路,提出了“二種三養一平臺”的村莊產業發展規劃,發展“種桑養蠶合作社”和“養羊合作社”,將“輸血”轉變成“造血”。同時通過土地流轉,建成了95畝精準扶貧產業園和320畝沃柑標準化種植果園,并采取“公司+基地+貧困戶”的經營模式,貧困戶年人均可實現純收入6000元左右,為貧困群眾盡快脫貧致富,發揮了積極的示范引領作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開展教育幫和就業扶貧是解決貧困代際傳遞最有效的途徑。在湖北,東風公司通過實施“東風潤苗行動”,在十堰、恩施、丹江口等地援建了13所“東風希望小學”,并圍繞“衣、食、住、行、學”五個方面實施了一系列公益助學活動,有效改善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辦學條件,為祖國欠發達地區教育事業積極貢獻力量。在十堰房縣,東風還積極聯合湖北東風汽車技師學院,每年為當地貧困學生提供技能扶貧和就業扶貧,達到幫助貧困群眾轉移就業,斬斷窮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