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汽車報》社及家用汽車傳媒公司內部有消息傳出,在其集團內工作16年的高管,家用汽車傳媒董事、總經理兼總編輯陳梓萱或已離職。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陳梓萱辭職后或將加入汽車互聯網企業,但目前他的去向還沒有準確信息。
家用汽車傳媒公司隸屬人民日報社,由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投資創建,在2014年,成功完成轉企改制。其時,已經在家用汽車擔任出版人職務的陳梓萱,成為家用汽車傳媒的總經理兼總編輯。陳梓萱是《中國汽車報》社培養出來的資深汽車傳媒人,在此體系內工作16年,歷任編輯、記者,營銷總監、?骶,并先后在中國汽車報、人民日報市場報、中國能源報等出任經營與內容的主要負責人。
據其廣告部的前同事回憶,早在2008年,陳梓萱在擔任中國汽車報廣告部總監時,就帶領團隊創下過北京車展特刊單期刊登506萬元的記錄,至今無人打破。同一年,陳梓萱參與推動中國汽車報全面改革,并實現乘用車廣告收入登上2000萬元臺階。
據家用汽車傳媒公司的員工透露,在2018年春節前,陳梓萱完成了2017年集團布置經營收入目標與利潤目標后,就曾經表示,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一次新的規劃。其最后一次以家用汽車傳媒總經理兼總編輯的身份公開亮相,是在大眾汽車全球年會上代表中國記者團提問。
《中國汽車報》社是汽車行業內意見領袖,汽車傳媒的龍頭之一,素有中國汽車媒體的黃埔軍校之稱。陳梓萱2002年進入中國汽車報,師從李慶文、吳迎秋兩位行業內泰斗,經歷了中國汽車報發展、壯大、崛起的過程,參與并執行了“中國百強縣汽車巡展”、“中國汽車創新論壇”、“全國五十佳汽車經銷商評選”、”全國百佳零部件企業評選“ 、“中國汽車全明星陣容”等活動,是中國汽車報中興時期新聞評論部中的核心班底,也曾經是被上級組織選中調任人民日報市場報的四大骨干之一,后因“短信門”事件爆發,離開市場報。
此后,陳梓萱在中國能源報還曾舉辦過“首屆中國新能源汽車城市市長論壇”。進入家用汽車傳媒之后,策劃推出過多個品牌項目,其中有“中國年度家用汽車”、“中國教師汽車消費調查”、“中國醫護工作者汽車消費調查”、“越趣之行、大美草原”、“發現最美家鄉”等。在他的銳意改革和推動下,家用汽車傳媒逐漸形成業界知名的擁有網站、雜志、新媒體端、視頻制作和媒介推廣以及活動執行的多媒介數字傳播平臺。
正是因為這些開創性的項目不斷展開,以及大力推進傳統媒體的轉型,陳梓萱在2012年至2017年的五年間,連續獲得由中國廣告協會頒發的“品牌建設功勛獎”。
家用汽車傳媒創建的“天使計劃”項目,是陳梓萱對汽車互聯網的一次接近。這個項目充分發揮了專業媒體的優勢,通過行業性的政策福利,降低家用汽車的市場化成本,大大激發了定向群體的消費活力,最終旨在為教師和醫生群體提供購車和養車的高端小眾一體化互聯網平臺。雖然該活動獲得了中國農工民主黨的大力支持,也初具規模,但據陳梓萱身邊的人講,這一項目因缺少啟動資金而未能最終實施。
從編采一線做起來的陳梓萱,尤以新聞調查和人物采訪見長,文風獨特,觀點犀利。在其16年的創作過程中,曾經寫下多篇此類文章。其中有《簡單張房有》、《本色曾慶洪》、《變革徐和誼》、《付守杰風格》、《徐留平的T35》、《如果這是陳安寧》、《田聰明和他的天津一汽》、《陳志鑫:上汽大眾拿什么領先未來20年》、《曾鑫城:實踐者東南汽車》等作品。此外,他與魏建軍、朱華榮、劉衛東、竺延風、李峰、郁俊等諸多汽車界的傳奇人物結成忘年之交。
這一次,陳梓萱辭職的消息一經傳出,在業內掀起不少熱議。
有傳聞稱,陳梓萱是因推動新一輪的公司股份制改造無望而選擇離開;也有傳聞稱,因其有攻讀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的經歷,陳梓萱可能加盟某自主品牌銷售公司任高管。但更多信息指向陳梓萱此次告別傳統媒體,將轉戰汽車互聯網行業。
執著耕耘十六年,作為中國汽車報系統內的旗幟性人物之一,陳梓萱的離開,無疑是一件令人唏噓的事。
新時代的到來,看來已經勢無可擋。無論是以汽車之家、易車為代表的垂直媒體汽車電商之路,還是欲利用淘寶、天貓、聚劃算打造“互聯網+汽車”產業的阿里,亦或是主攻汽車銷售渠道的京東汽車商城,甚至目前蔚來、威馬、小鵬各類互聯網造車新勢力等也如雨后春筍般涌出。
除此之外,各大汽車主機廠布局的汽車電商也漸成氣候。如依托上汽集團的汽車綜合電商平臺的車享家,已經形成了覆蓋汽車用戶“全生命周期”的線上業務體系;目前,有廣汽集團背景的國內首家汽車互聯網生態平臺——大圣車服也是后起之秀,其戰略布局比車享家更為宏大。從電商到媒體,從整車到汽車后市場,大圣車服試圖搭建一個龐大而完整的汽車生態圈。汽車互聯網平臺發展的重點,在于打通產業上下游,形成一個循環可控的商業體系,通過整合跨產業門類的業務體系和資金體系,從而刺激業務增長和資金增值。因此,多場景附能疊加,多維度消費模式的“汽車互聯生態”構建,將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也將吸引更多的人才。
這正如陳梓萱在其最后一期告別的“卷首語”中提到: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可是,不去預知,便真的無法預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