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銷量飛速增長,退役動力電池的回收處理日益受到關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之一的京津冀將落地一座電池梯次利用工廠。日前(8號),北京北汽鵬龍汽車服務貿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鵬龍”)與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林美”)簽署了關于退役動力電池回收等領域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作內容中包括建設河北黃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項目,共同打造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京津冀示范基地。據悉,該項目計劃今年年底前啟動一期工程工廠建設,力爭2019年年底前一期工程建成試生產。
這也是北汽集團的京津冀一體化布局的再落一子。據悉,北汽鵬龍是北汽集團旗下汽車服務貿易業務發展平臺,格林美是專業動力電池回收處理企業。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將聯合北汽集團新能源及相關車企、電池企業合作共同建設北汽集團的回收利用體系,在北汽鵬龍的經銷網點和其它渠道,開展回收退役或報廢動力電池業務,共建面向社會公眾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網絡體系。同時,在黃驊建設動力電池梯次利用項目,之后或將開展廢舊電池資源化處理的二期項目并逐步向全國布局。
電動汽車電池質保期普遍為5-8年,市面上第一批電動汽車電池已經邁入了“退休期”,但其實,退役車用動力電池還可再用于電動物流車、光伏儲能、家庭儲能、電動自行車、通信基站、應急燈電源、儲能電站等領域,讓電池的價值得到二次發揮。
據悉,黃驊項目總投資額估算為12億元,其中,一期建成后具備動力電池梯次利用30萬套(約 10.5GWH/年)的產能;二期建成后具備年處理20000噸動力電池三元材料的回收產能。原材料來源初期為回收北汽新能源、北汽福田等退役電池為主,后續擴大至北汽體系之外。北汽鵬龍表示,項目初期主要市場為向北汽體系下電芯、電池包公司、充電、換電站網絡提供儲能系統電力供 應,利用峰谷電價差實現項目收益,未來逐步實現全面市場銷 售。
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預計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超過500萬輛。“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車產銷國,動力蓄電池產銷量也逐年攀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迫在眉睫,這是汽車制造集團的社會責任。動力蓄電池退役后,如果處置不當,一方面會給社會帶來環境影響和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也會造成資源浪費。”北汽鵬龍總經理劉智豐表示。
今年2月,工信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汽車生產企業承擔動力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鼓勵在保證安全可控前提下,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則,對廢舊動力蓄電池開展多層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3月,工信部等七部委再次聯合發布《關于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區域等選擇部分地區,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以試點為中心,向周邊區域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