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CS55自動駕駛技術體驗 開車不用手和腳IACC很方便》。">
易車體驗 關于自動駕駛的話題,我們在以往的文章中已經談論很多次了,可以通過《各大廠商自動駕駛技術大盤點 無人駕駛真的要來了》、《自動駕駛這么火 自主品牌能否搶占先機?》這兩篇文章了解當前自動駕駛技術的情況。正如第二篇文章的標題,每當有新技術出現時,我們當然也很期待自主品牌的發力。
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長安一直是自主品牌的領頭羊之一(曾在2016年完成國內首個2000km無人駕駛測試。在3月份的時候我們也體驗了搭載了IACC(集成式自適應巡航)的CS55,可以實現L2級別的自動駕駛,傳送門->《長安CS55自動駕駛技術體驗 開車不用手和腳IACC很方便》。
這一次,搭載了L3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CS55試驗車開進了可可西里無人區,在無人區的惡劣條件下檢驗技術的可靠性和穩定性。L3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支持放開手腳,并且在系統不要求接管的時候,不需要觀察路況。長安預計在2020年量產搭載L3級別的車型,在此之前我們可以先來看看CS55試驗車的表現吧。
首先,要實現L3級別的自動駕駛要用到哪些傳感器?
自動駕駛也叫無人駕駛,也就是說需要依靠車輛自身的傳感器來代替人的眼來觀察路況,需要專用的處理器來代替大腦來分析處理傳感器收集的數據,再向執行機構傳遞執行命令,從而實現自動駕駛。在這其中,傳感器和處理器(算法)無疑是最重要的。
如果要完全達到L3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目前主要需要以下四個傳感器:
激光雷達:探測可通行區域與路徑上未知威脅障礙物。
前向攝像頭:用于車道線、行人、車輛、可駛區域、交通標志等目標檢測。
毫米波雷達:車輛、移動物體檢測。
超聲波雷達 +環視攝像頭:近距離障礙物檢測。
除傳感器外之外,還需要駕駛員監控系統和高精度地圖和定位。在這次的CS55試驗車上,主要搭載了激光雷達、前向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環視攝像頭、超聲波雷達用于探測路況環境信息。
儀表上一方面可以顯示可使用自動駕駛的提示,當當前情況不滿足自動駕駛條件時也會提示請駕駛員接管車輛。不過在目前的試驗車上還沒有顯示需要駕駛員接管的界面,相比自動駕駛技術中的傳感融合和策略,這些提醒和顯示界面在開發后期加上很簡單。
自動駕駛技術本身就是基于由各種輔助駕駛技術,傳統的ACC一般都有速度區域限制,而達到了自動駕駛階段,就要求ACC能夠實現跟停。如果對跟車距離不放心的話,長安CS55試驗車上也配備了車距控制。
和普通的車道保持和車道偏離預警不同,在自動駕駛中的車道保持系統隨時都在調整,以保持車輛處在車道中央。而普通的車道保持系統,則是在預測到即將越過車道線時再進行方向糾正。主動和被動的差別高判立下。除了主動保持車道外,CS55試驗車上的自動駕駛系統還可以實現不同場景下的自動加減速。
根據道路的變化,不斷地主動調整速度以適應當前的行駛狀況。這一點是傳統的定速巡航以及ACC自適應巡航無法做到的,這也可以看到自動駕駛技術更加注重場景變化。
環繞影像一般用在泊車,但是在自動駕駛中,也可以當作傳感器,將識別到的周圍圖像傳遞給處理器進行分析,用以判斷周邊情況。在自動駕駛技術中,會使用多種傳感器來豐富對場景的抽象模擬。
最后,為什么長安選擇在高原無人區進行無人駕駛體驗呢?在高原環境中,對傳感器以及車輛自身的適應性和可靠性都是個考驗。同時無人區溫差大,氣壓底,路況一般,對自動駕駛技術是個很大的考驗。
在整個體驗過程中,CS55試驗車在設定速度下完成了自動加減速,自動轉向,并且過程十分平穩,雖然還有很多細節還沒做好,但是依然讓人非常期待2020年能夠達到L3級別的量產車型。
在大家固有的思想里,大眾旗下諸多車型同化的都比較嚴重,雖然造型都很大氣,但新鮮感都比較低。今天我們試駕的全新一代CC就是大眾家族中的特例,從它的第一...
談起自主品牌中硬派越野車的代表,我想BJ系列車型絕對是當仁不讓的老大哥。憑借著40多年的堅持不懈努力,讓我們對這個品牌有著極為深刻的印象。
以前寫本田的文章時,曾不止一次提出過它是一家相當固執的車企,固執到絕不會通過競爭者(豐田曾在90年代就把近乎所有當時能達到的混動技術全部申請了專利)...
受制于體型和體重的原因,能真正跟運動二字沾邊的SUV車型屈指可數。雖然它們不太可能像小車那樣的靈活,但在動力和氣勢上不輸跑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尤其是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