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新四化的趨勢愈發明朗之際,自動駕駛技術已經逐漸成為了車企未來新車的標配。據路透社報道,Mobileye近日披露了其獲得了史無前例的單一訂單,為一家歐洲企業的800萬輛汽車提供自動駕駛技術支持。
根據Mobileye的統計,目前來自25家汽車制造商的2,700萬輛車輛使用不同程度的駕駛輔助系統,而Mobileye的市場份額超出70%。該公司首席執行官稱,“截止到2019年,將有10萬輛載有L3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搭載Mobileye技術。”
而這個訂單是從2021年開始執行,但Mobileye并沒有透露這位一擲千金的“金主”姓名。那么,究竟是誰如此壕氣地為旗下800萬輛汽車購買了Mobileye的全自動駕駛技術呢?
這應該是一家年銷量接近千萬量級的歐洲車企,根據2017年銷量統計,大眾集團去年全年銷量達到了1074萬輛,雷諾日產聯盟全球銷量超過了1060萬輛,成為了僅有的兩家年銷量突破千萬輛大關,而PSA集團去年其全球總銷量為363.23萬輛,顯然很難在2021年實現1000萬輛銷量大關。
而無論是大眾集團和雷諾日產聯盟,都與Mobileye有著長期的合作關系,并有著深入合作的跡象。
2016年,日產和Mobileye曾簽署諒解備忘錄,日產成為使用Mobileye開發的路網體驗管理(REM)產品。此外,日產在倫敦展示的自動駕駛車輛也采用了Mobileye的相關地圖技術。去年2月份,大眾和Mobileye簽署了協議,大眾旗下的新車將搭載Mobileye的地圖技術,雙方有望在2018年共同開發自動駕駛導航標準。
從目前來看,能夠一次性采購高達800萬輛規模的自動駕駛訂單的非大眾或雷諾日產聯盟模式,而較之雷諾日產聯盟,大眾集團的可能性比較大。
首先,雖然遭遇到排放丑聞的重創,但財務數據上大眾依舊表現可圈可點。2017年集團營業利潤上漲17%至170億歐元,但由于為解決排放丑聞事件所支出的特殊項目金額高達32億歐元,所以實際營業利潤為138億歐元。其中,稅前利潤為139.13億歐元,對比2016年增長90.8%,而2015年由于特殊事件造成的損失高達169億歐元,集團稅前和稅后利潤皆為負值。
而雷諾日產雖然銷量攀升歷史新高,但卻“叫好不叫座”,財務數據冰火兩重天。根據日產汽車公布了其2017財年(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的財報,日產汽車公司經營利潤為5,748億日元,凈收入為11.95萬億日元,經營利潤率為4.8%。全年凈收益增長12.6%至7,469億日元。但經營利潤同比大跌了22.6%,營業利潤率則下降1.5個百分點。
雷諾則凈盈利從2016年的34.2億歐元增至51.1億歐元。運營盈利增長17%,至38.5億歐元。營收增長15%,至587.7億歐元。
去年,雷諾日產聯盟發布了“聯盟2022”規劃,預測在2022年,預計聯盟年度銷量將超過1,400萬臺,總營業額將達到2,400億美元,比2016年的1,800億美元增長了30%以上。此外,聯盟的協同效應將超過2016年的50億歐元,計劃達到100億歐元。 但如果現在拿出這么一大筆資金購買八百萬輛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仍然需要戈恩好好掂量下。
其次,大眾集團剛剛完成了換帥,迪斯“新官上任三把火”,或許更加需要這樣的大訂單來彰顯轉型的決心。大眾集團剛剛為了電氣化戰略豪擲百億歐元。據大眾汽車集團的規劃,到2022年底,集團在全球范圍內將擁有16個電動汽車生產基地。大眾汽車集團計劃到2025年,實現每年生產300萬輛電動汽車,并推出80款全新的電動車型。截至目前,簽署的電池訂單總額約200億歐元。
所以,在自動駕駛領域,為旗下車型提前預購Mobileye的自動駕駛技術服務是有著相當大可能性的。
近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聯合下發了《下調增值稅稅率的通知》,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將從17%降低至16%。緊跟國家增值稅稅率下調,多家車企公布了旗下車型的...
據外媒報道,芬蘭技術研究中心(VTT)推出的無人駕駛汽車——Marilyn在大霧天甚至下雪天擁有出色的“視覺”能力,可在惡劣的天氣情況下進行無間斷的導航服務...